作者| 高凌朗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网站
京东方近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令市场瞩目。公司实现营收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归母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增长64.06%;扣非归母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增长126.56%。
从数据来看,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反映出公司盈利结构发生变化。目前,京东方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投入,正在减轻面板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另外,京东方在高端折叠屏和Mini LED领域也取得进展,珠海MLED项目已实现量产。同时,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领导的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在半导体硅片领域也有所突破,产能已达70万片/月。
这些业务布局正在影响中国显示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格局,也为传统面板制造业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面板行业长期以来被视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方在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利润下滑,随后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162.46%和412.96%的利润增长,2021年达到258.31亿元的历史最高点。这种大幅波动正是传统周期规律的体现。
然而,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近年来,全球面板产能已高度集中于少数头部企业,导致周期自我调节机制失效。
这种新格局下,2024年的市场表现并未如预期般强劲复苏——上半年面板厂商开工率虽达80%-90%,但第三季度迅速降至60%-70%,年末在政策刺激下仅勉强稳定。
面对这一新常态,京东方选择了差异化发展策略。公司将重心从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端技术领域,同时增加研发投入,专注开发高溢价产品。
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京东方财务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数据显示,该季度净利率达4.04%,毛利率达11.82%,创近三年同期最高。这一趋势延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率保持在3.83%,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5.78%。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季度京东方的营收增速分别仅为13.78%和10.27%,远低于利润增速。数据差异表明,公司业绩提升并非来自于市场规模扩大,而是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和单位价值提升。
京东方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已在高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京东方成功量产全球首款三折屏产品,折叠产品整体出货量增长约40%。
同时,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Mini LED背光器件业务实现了同比215%的增长。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京东方摆脱周期依赖的关键。
京东方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财报数据显示,自2022年开始,京东方研发费用率连续三年提升,2024年达到6.62%。
在绝对金额上,2024年研发费用达131.23亿元,较2020年增长72.16%,远高于同期营收46.35%的增速。这种持续投入为公司技术实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布局方面,珠海项目是京东方技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6月成立的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10亿元,主要发展MLED技术。
该项目已实现COB(Chip on Board芯片直接贴装技术)技术量产,这一技术通过将LED芯片直接封装到PCB板上,有效简化工艺流程并降低生产成本。
据京东方高管介绍,公司MLED(Mini - LED 和 Micro - LED 的统称)业务分为直接显示和背光显示两个方向,目前直接显示占比约20%,背光显示占比约80%。虽然背光业务规模较大,但直接显示业务增长迅速,未来有望达到同等规模。
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MLED业务营收达40.33亿元,同比增长115.95%,印证了这一业务的快速发展。
除显示领域外,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还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进行布局。
资料显示,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片国产化,目前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生产商。
2024年数据显示,该公司产能已达70万片/月,占全球总量的7%,计划在2026年将产能提升至120万片/月,预计可满足中国大陆40%的需求。
尽管京东方业绩持续改善,但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当前公司市盈率仅为24.28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77.72倍。
这种估值差异表明市场尚未充分认识到公司从周期依赖向技术驱动的转型价值。
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京东方正在改变面板行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正成为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同花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